发现一条河流的隐秘作文800字
如诗如画的江南,粉墙黛瓦,潺潺的河水,弯弯的拱桥,水上或有小船划过,熙熙攘攘的人群络绎不绝,是年幼的我对秦淮河最初的印象。
那时候的我自然不会懂得杜牧的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,也不会明白刘禹锡的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更不能理解王士祯的“十日雨丝风片里,浓春艳景似残秋”……只能默默地诵读,感叹秦淮河的历史悠长罢了。如今的我,再次手捧诗卷,信步而走,轻声地念着这些流传千年的诗句,上帝没有告诉我怎样自然地诉说悲伤,所以我只能用一如既往生动的声音说着,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,甚至“秦淮”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。报国无门的诗人由此触景生情,感慨万千,写下这千古名句,流传至今。
夜晚,华灯初上,在花红柳绿的灯光中,渐渐地有些迷失自我,随性得顺着秦淮河边漫步,随处可见的是,带着李香君字样的商品,琳琅满目,我有些好奇,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奇女子。原来是秦淮河畔,在那香浓衣翠的绣楼里,生活着的对明朝的前途甚感忧心的红尘女子。她对爱情的追求坚贞而热烈,发生在一个秦淮歌妓的身上,实属难得。正是因为有了世态万千,才有了生活。我又想起了秦淮八艳的其余几位女子,大底都留下了众多文学、艺术佳品,在家国危难之际保持了高度的民族气节。这样的女子,不得不令我叹服,很难想象,在那样硝烟弥漫的时代,该怎样才能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内心而活。也正是从那时起,秦淮河中多了些滑腻香艳的胭脂水,耀眼的珠光宝气,薰人的脂粉铅华,酿造了另一个妩媚而又凄婉的秦淮。
秦淮河水悠悠地,无声地,缓缓地流淌,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向我们娓娓道来,千百年来南京的变迁,多少勇士在这里称王,多少女子在这里香消玉损,多少才子留下千古绝句,多少百姓在这里普普通通地走完一生……或许,我只是任性地希望这一章永远没有结局。这样,他可以把故事写得很长,很久,很沉,细细读来,不会感觉失了分量。
这样的秦淮河,才是记忆里的秦淮河,带着些许的神秘,等着我们慢慢挖掘。